大家都知道,一般鬼節活著的人是要給已去的老人燒紙的,那么,關于燒紙的講究有哪些呢。讓康海五金來給你解疑吧。
燒寒衣一般日落前進行。供品張羅好后,家人到街上買一些燒紙及冥幣、寒衣備用。晌午吃過飯,叫齊一家人,這就可以上墳燒寒衣了。
到了墳前,先祭后土,焚香點蠟,把供品擺放齊整,一家人輪番下跪磕頭;然后在墳頭將麻紙、冥幣,寒衣置于墳前,點火焚燒。
燒寒衣是個有技術含量的活兒,凡送給死者的衣物、冥幣等物,必須焚燒得干干凈凈,唯有如此,這些陽世的廢紙才能轉化為陰曹地府的綾羅綢緞、金銀財寶。倘若有一個紙角沒有燒盡,將前功盡棄,你所祭奠的亡人將得不到半分好處。
有的地方,「燒寒衣」的習俗漸漸有了一些變遷,不再燒寒衣,而是「燒包袱」。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,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,這就叫「包袱」。有寒衣之名,而無寒衣之實。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,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。
有的地方,十月初一上墳燒紙、燒寒衣的習俗已逐漸淡化,許多人只是到墳前默哀或獻上一束鮮花。
其實不管是通過何種形式,這一系列的祭祀活動都是緬懷祖先,祈求保佑家族興旺、子孫平安的表現。廟中一般會在這一天舉行攝招安靈超度法會,超度過往孤魂。